
前叉术后1年,绝大部分叉友普遍回归了生活运动,根据临床研究数据,约50%-65%的叉友在1年后能恢复到术前的运动水平(如竞技体育、高强度运动),而80%以上的叉友可以顺利回归日常活动和低强度运动(如慢跑、骑行)。这说明,通过科学、个性化的康复,重返运动完全不是问题!
那么,术后1年
到底有哪些动作可以放心大胆去做?
又有哪些活动仍需谨慎?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盘点!
一.可安全进行的日常活动
前叉术后1年,无需辅助工具,可以正常步态进行行走,确保上下楼梯时无疼痛和打软腿的现象就算达标!


-
提到有氧运动,游泳必不可少在这里推荐叉友们自由泳和蛙泳
-
骑行(公路车或室内单车)
-
椭圆机等对关节压力小的运动。
-
提重物(如行李箱)
-
蹲厕
-
轻量家务(拖地、园艺等)
-
前提是无关节肿胀或疼痛。
二.可逐步恢复的运动
(需满足康复标准)
如果肌力和稳定性达标(后文会讲如何自测),可以尝试以下运动:
术后1年叉友可以在身体范围承受之内的情况下进行慢跑,选择平坦笔直的路线进行直线慢跑,但要避免急停、变向。
-
深蹲(负重不超过体重)
-
硬拉(轻重量)
-
弓步等闭链运动(双脚可接触地面的动作)
-
器械训练(臀桥)需要控制幅度
-
羽毛球(避免剧烈对抗)
-
乒乓球
-
网球(避免剧烈对抗)
三.需要谨慎或避免的活动
前叉术后1年仍然需要慎重的去做一些动作,这是由于前叉术后移植物“韧带化”过程缓慢,术后1年无论是自体取腱还是人工韧带仍然处于强化和重塑的阶段,其力学强度并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正常来说,前叉术后1年移植物强度约为正常韧带的70%-80%,完全成熟可能需要18-24个月,因此术后1年的叉友要谨防剧烈运动中的运动损伤,做好热身,避免二断。
-
足球
-
篮球
-
滑雪
-
橄榄球等需要急停、变向、对抗的运动
-
跳跃落地(如排球扣球)、快速侧移
-
大重量深蹲、马拉松等长时间高负荷运动
四.自检是否具备“放心大胆”的标准
-
肌力达标:患侧腿肌力(股四头肌、腘绳肌)达到健侧的90%以上(需等速肌力测试)
-
无疼痛/肿胀:运动后关节无肿胀或持续疼痛
-
稳定性测试通过:如单腿跳测试(患侧距离≥健侧90%)、LAND测试(落地稳定性)
-
医生/康复师许可:经过专业功能评估(如IKDC评分、Tegner评分)
给叉友们的建议
稳扎稳打,科学回归!
前叉术后1年各位叉友们最直观的感受应该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心和喜悦,而在回归运动的过程中,不少叉友经常会有想做而又不敢做的事情,常常害怕遭遇难以承受的结果,在决定是否要做之前一方面叉友需要检验自身恢复能力是否达标,另一方面也要从一些轻缓基础的动作慢慢开始,逐步升级,才可以实现早日回归运动的状态。
欢迎大家踊跃发言,说说你前叉术后1年后都参与哪些运动?是否有什么不适或很舒适的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