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术后不同阶段都会面临一些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称为术后并发症。并发症的形成原因80%以上和术后骨骼肌肉系统失衡有直接关系,另外的20%与自身体制和手术质量相关。
本文只给大家列举术后各阶段因骨骼肌肉系统失衡而导致的问题,其它原因不做赘述。
一、什么是骨骼肌肉系统失衡?
在列举并发症之前,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骨骼肌肉系统失衡?
骨骼肌肉系统失衡是指组成人体动作系统的筋膜系统、神经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在相互整合时出现姿势静态控制缺失、动态稳定能力低下和相对人体重心维持身体姿势平衡能力的下滑。
简单来说就是筋膜黏连、活动受限、关节错位、肌肉过度活跃或无力。
人体动作系统障碍
对于前叉重建术后的情况,我们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失衡有:
1. 臀大肌、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萎缩
2. 瘢痕粘连
3. 髂腰肌、腰方肌、胫前肌过度活跃
4. 髌股关节偏位
二、各个康复时期常见的并发症
术后0-2周:下肢主要肌群均会出现萎缩,由于术后患侧很快进入“休眠”状态,用进废退的自然法则外加上淋巴系统紊乱,使得肌纤维在术后2天就像漏了气的气球,逐渐变软、变瘪。术后第一个并发症就在此时出现。
术后3-6周:虽然目前大部分的前叉重建术都是微创,但是关节囊中的瘢痕站位、取腱位置和关节镜入口处的缝合伤疤都会使膝关节表层和深层筋膜流动性降低进而使关节变得僵硬,主动屈伸膝活动度受限。这一并发症就是瘢痕粘连。
术后6-8周:这一阶段每天都要做的就是屈腿伸膝的主被动活动度训练和直腿抬高训练,这两种高频的训练时长会导致两种现象:
1、滑床勾腿、抱腿时为了尽可能到极限角度,就会产生单侧骨盆上移代偿,致使位于腰侧的腰方肌和连接腰椎与骨盆的髂腰肌过度收缩,屁股会向一侧倾斜;
2、脚踝一直保持背屈也就是过度勾脚,小腿前侧胫前肌会变得很紧张,步行时会产生屈髋屈膝代偿。
这两种代偿情况下的并发症就是典型的肌肉张力异常。
术后8-12周:这一时期最常见的并发症莫过于髌股关节偏位,主要的表现就是屈伸膝膝盖弹响。术后由于髌骨周围筋膜、韧带张力和肌肉力量的分布很不均匀,髌骨的运动轨迹就会出现偏差。
具体表现为:
1. 脂肪垫在术后3个月内仍然有增厚,加之髌上囊会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导致髌骨在伸膝时向上的活动不足,卡在偏下位置,此时股四头肌需要更用力来提拉髌骨归位,这一瞬时的发力就会让髌骨弹开产生响声。
2. 髌骨的外侧支持带和髂胫束过紧,内侧股四头肌无力,导致髌骨弓弦效应失效,向外翻,增加外侧和股骨的摩擦而出现响声。
以上则是前叉术后不同阶段极易出现的并发症。它们即代表膝关节结构出现问题,也说明关节周围肌肉张力和力量失衡。
如果您也有这些问题,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为了将来减轻二次受伤风险和尽早的回归运动水准,坚持术后康复是一成不变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