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叉友们经常会通过一些锻炼来增强体质,走路便成为了大家最简单直接的选择,那么前叉术后暴走,会不会导致一些潜在的问题呢?我们挑出了两条大家最关心的损伤:半月板损伤和髌骨软化作为案例,邀请了上海优复门诊的资深康复师为我们解答
要想了解前叉术后暴走是否会导致半月板损伤和髌骨软化,那就有必要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半月板损伤和髌骨软化呢?
那我们先讨论半月板损伤
01、半月板的作用和解剖位置
通俗些说,半月板就是大腿和小腿之间的一个缓冲器,避免大腿和小腿的骨头直接接触,起着缓冲关节压力的作用。分为内侧和外侧的半月板,因为解剖的问题,内侧半月板像“C”型一样,会大一些,外侧半月板像“O”型一样,小一些。
02、损伤机制
损伤分为创伤性损伤和退行性损伤。
创伤性损伤:多由于扭转等间接的暴力所引起的。当一侧下肢在承重时,小腿接触地面,因此小腿是固定的,但是大腿和身体在这个时候如果猛然出现了旋转,那半月板将会受到大腿和小腿骨头之间的扭转力而导致撕裂或者损伤。在扭转时,膝关节弯曲的角度越大,那撕裂的部位就越靠后。
退行性损伤或慢性损伤:由于膝关节不稳定,常见的是ACL损伤或者术后,若没有及时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导致膝关节的不稳定,则常会出现半月板损伤。又或者有一些需要长期负重下蹲的人,半月板后角的压力会承受较多,从而产生损伤的机率也会更高。
因此,从损伤机制来看,前叉术后的患者需要暴走的话,如果在强化整体膝关节和下肢的力量以及稳定性的基础上,避免下肢突然的或反复的扭转类动作,是完全可以避免半月板的损伤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髌骨软化
髌骨软化又称为髌骨软骨的软化症,指髌骨软骨面的慢性损伤,例如肿胀、侵蚀、破碎和脱落样改变。
如下图所示,髌骨的后侧覆盖了一层软骨,因为长期的磨损从而导致的髌骨软化。由于软骨是没有神经的,所以损伤初期在碰撞和磨损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疼痛感,只会感到在伸膝的时候有摩擦音,“沙沙”声,但当软骨磨损到达一定程度后,富含神经的骨头被磨损到,就会出现疼痛了。
我们的膝关节由股骨、胫骨、腓骨和髌骨组成,看图可以知道我们膝盖弯曲和伸直时,髌骨都像一列开在股骨轨道上的火车一样。因此一旦这辆火车的行驶轨迹有偏移,都会产生这些软骨的磨损和碰撞。
通常会引起髌骨软骨磨损的机制有很多,包括骨性结构、力线和软组织结构等的异常。而ACL术后容易出现髌骨软化的原因包括术前存在的解剖结构或力线、扁平足等问题,以及术后未系统康复造成的肌肉萎缩、髌股关节压力增高等因素:
01、股四头肌(内侧头)萎缩
髌骨周围是一圈肌肉、肌腱这些软组织,当这些软组织之间失衡了后(左右紧张程度不一致),那就容易导致髌骨位置的偏移。大腿外侧的髂胫束紧张会将髌骨像外侧牵拉,此时如果大腿内侧的股四头肌肌肉力量不足时,就无法保持髌骨的良好力线。
02、Q 角
Q角又称股四头肌的发力角度,是指在伸膝位测量的髂前上嵴至髌骨中心点连线和髌骨中心点到胫骨结节最高点连线的夹角(锐角)。正常值为15°±5°。如果髋关节出现了内旋和内收,或者女性的骨盆会比男性宽这种情况,就会增大这个Q角的角度,因此也会造成大腿前侧发力时,髌骨会向外侧偏移,增加髌骨软骨外侧的压力。
03、扁平足
这个也常常被忽略,如果足部有扁平足,如图所示,下肢就没有办法在很好的力线上,膝盖就会有一个向内的压力。因此如果是扁平足,通常我们会鉴别是功能性还是结构性的扁平足,从而进行相对应的训练和配制矫形鞋垫。
04、高位髌骨
髌骨的位置不良所导致的髌骨软化。左侧是正常的髌骨的位置,右侧显示的就是高位髌骨。髌韧带过长引起髌骨滑动时的不稳定。正常膝关节屈曲时股四头肌与股骨髁接触,髌骨关节面上的压力被分散,而当高位髌骨时,在同一屈曲角度股四头肌不能和股骨髁接触,这样髌骨关节面上压力增大,高位髌骨还可使髌股关节活动障碍,致髌股关节不稳。
因此我会建议,在ACL受伤后或是术后,在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康复训练之前,还是不建议进行暴走的。当训练过如何通过股四头肌内侧头发力,提高了膝盖的稳定性,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下肢力线,如何保证膝关节在正常的力线上后,暴走并不会对软骨有非常大的损伤。同时也要记住,在暴走后,要进行适当肌肉的拉伸以及放松,不然对膝盖也是一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