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常步态,需要几个条件:骨头长度无缺损,各关节活动自如,力量够用,习惯正确。
2、走路不正常通常有几个因素:伸直角度受限,力量不足导致主动伸直受限,不良习惯,疼痛感造成的强迫性保护体位,屈曲在60度范围内不能充分灵活。
3、半月板损伤典型表现:1)、关节弹响;2)、伴随疼痛;3)、严重时关节交锁(卡壳);4)、过伸过屈时痛。
4、推髌骨要合理,次数要有限制,不超过10次每组,每天最多2组。推后要冰敷。
5、非常不赞同麻醉下推拿,这种方法非常危险,仅仅暂时忽略了疼痛感,而在粘连的状态下暴力推拿,很容易造成关节更大的损伤,宁可在家一点一点练习,也不赞同这种完全摸石头过河的方法。况且练习后等麻醉消退后,等待的将是更大的疼痛感。
6、主动角度不完全取决于被动角度,但被动是主动的基础;主动永远跟在被动之后走,但是影响主动的因素还有很多:关节肿胀时关节内部压力大,不能灵活;髌骨活动作为膝关节活动的一部分,直接制约整个膝关节灵活性;粘连就像皮筋,能拉断就算是解除了,没拉断就总是像关节被扯住一样。
7、主动角度一般是休养出来的,没有特别练习的方法,一定要尝试的话,固定自行车可能是个办法,但是不能过量,通常每天20分钟左右2次就够了。
8、如果角度不灵活,练习后可以在亚极限角度稍微维持3-5分钟,这时也可以将冰袋至于关节先行冰敷,然后再放松冰敷剩余的10-12分钟时间。
9、度数是弯出来的,但灵活性却需要自己养出来:在关节已经出现粘连的前提下,被动角度只能是在外力作用下用力掰出来,进步的程度与承受的力度基本成正比;灵活性正好相反,当外力使关节被动达到一定角度时,关节受到巨大的刺激,自身的应激反应会造成关节及周围组织肿胀,组织间压力增大,粘滞性增大,这时就需要适当的调整,将刺激量控制好,以保证在刺激的同时,应激反应不产生过量的积累。这时,调整运动量的方法也就可以看做一种形式的休息。如何控制休息和练习的关系,应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是减少练习量还是增加练习时间。
10、不同姿势牵拉具体部位不尽相同,阻力来源也各自不同,所以不同姿势练习起来效果上、感觉上有所不同。要想练习充分,需要将各个姿势都练习到位。
11、角度测量以脚外侧骨凸(外踝高点)、膝关节间外侧缝隙中点、大腿上方外侧骨凸(股骨大转子,不是骨盆)三点之间的角度为准,简单的方式就是测量足跟到臀部的距离,可体现角度的变化。
12、抱膝时测量足跟至臀部距离,一般160cm左右身高,距离25cm就差不多120度。
13、抱膝时身体扭曲的影响在于效果打折,感觉的角度比实际角度要小,虽然影响谈不上很大,但还是要尽量避免,身体坐正更有利于放松。
14、髌骨灵活性差的,髌腱在被动屈曲时,危险性就相应较大。是否出了问题,自己检查也方便:大腿充分收缩绷劲,能在髌骨下方明确触及髌腱张力变化且髌腱周围无痛的情况,一般都是安全的。髌腱和髌骨相连,无论出什么问题,对康复都是有影响的,不要太紧张,但也确实需要重视这个问题。
15、康复后期,腘窝处疼痛是正常现象,主要可能是关节内部后方的脂肪组织或滑膜增生造成的,说实话我很不希望我的患者出现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对付起来很麻烦,而且疼痛感相当不好忍。练习时可以参考我文章膝关节屈曲功能练习方法图解中图1的方法,注意适当加工一下手法。这种疼痛感出现时,不能忽视,要通过减量练习和手法的改进尽量控制,建议将屈曲功能的练习次数减少到隔天1次或每练习2-3天完全休息1天,且每天最多只练1次,每次练习不超过40分钟。
16、髌骨骨折没有固定计划,可以尽快将屈伸角度练至正常,不受进度限制。方法很多,先看看我的文章《膝关节屈曲功能练习方法图解》、《膝关节伸直功能练习方法图解》、《关节损伤后活动度练习的方法》,尝试里面的方法。注意:髌骨灵活性、伸直、冰敷、适当的力量练习(无痛),按照时间复诊拍片,确认骨折愈合情况。减轻疼痛的方法就是冰敷加准确的运动量控制。
17、跟腱修复手术的术后一般计划:长腿石膏(固定膝、踝关节)固定3周,改成断腿石膏(仅固定踝关节)继续用3周,总共对踝关节固定6周左右,之后拆除石膏,患肢穿高跟鞋(用硬纸壳或其它材料垫高患肢一侧的足跟)在双拐支持下行动,并慢慢随着跟腱牵拉至正常长度,逐渐降低鞋跟高度,直到患肢足跟完全着地。术后半年以内因为跟腱二次断裂率高,尽量还要坚持用拐,并注意日常生活中一些跨越、转体、发力等动作。各种练习后如有不适还要及时冰敷。
18、单纯的半月板损伤切除或成型术后,没有太多的禁忌,通常1个月内尽量不要完全负重,稍微减少活动就可以了,康复练习没有进度限制,活动性不限制,力所能及且无痛的前提下可以练习各种基础力量,自行练习2-3个月就可以正常活动了。
19、胫骨平台骨折只限制负重,不限制屈曲,就是说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可以使用任何有效的方法练习角度。
20、前叉重建术后3个月内,屈曲练习时不能做沿着股骨轴向指向远端的牵伸;后叉重建3个月内不做抗阻屈膝练习。
21、前叉重建如果采用自体肌腱移植,取腱的位置一般就在大腿后方内侧,这个位置的肌肉和屈膝关节动作有关,所以做相关动作时会有疼痛、僵硬、无力等不适感觉,一般随着创伤逐渐愈合,感觉可能会渐渐好转。不要着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应该有更好的效果。
22、骨质疏松是伤后制动的正常变化,随着功能练习和日常生活趋向正常,会慢慢好转。骨刺一般都是运动多了的反应。
23、随时关注伸直功能,伸直可能会随着屈曲功能进步而退步,保证伸直无障碍。
24、伸直练习俯卧时小腿自重的力臂长得多,所以反应更强,但是有利于关节拉伸;坐位时力臂很小,所以感觉弱,但是关节前方压力会更大。
25、伸直功能就是要采用能够使你感到“后面很紧有牵拉感”的姿势,尽量避免关节前方的挤压感。
26、练习伸直除了文章中几种方式以外,还可以按照体操压腿的方法:找个合适高的台阶,好腿充分伸直立在地面,脚尖基本朝前,伤腿放在台阶上,伸直膝关节,腰背部伸直直腰下压,感觉大腿后方牵拉感;还可以找个矮的台阶或斜型板,伸直膝关节,伤腿足跟空在台阶外,脚掌支撑,用体重向下压,体会小腿牵拉感。
27、过伸就是在关节完全伸直的基础上,还能继续向上伸展到所谓负角度。一般人或多或少都有存在,少部分人没有过伸,参照自己的正常关节,有没有过伸都是正常的。
28、把腿放在较硬的床上,腘窝能很紧密的挨住床面就基本上是直的,脚跟如果能再额外抬起一点就是过伸,反之就是伸不直。
29、过伸是否与健侧一致的检查方法:双腿平放床上,俩膝关节都紧挨床面不许起来,分别用手握住俩脚踝往上一拉,看看是不是一样高,是不是一样轻松,是不是都不疼。
30、如果伸直确定没有问题很容易就可过伸,平时就不一定需要始终保持过伸位,适当变换一下姿势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伸直功能有隐患,建议还是伸直的时间长一些。灵活性还是要靠适当休息去获得,此外适当练习固定自行车也是有作用的,注意:适当练习。
31、长时间不能伸直,有几种可能:练习不足,膝关节后方软组织挛缩,导致伸直阻力增加。练习不当,髌骨下方、关节前方间隙有大量滑膜、脂肪垫、瘢痕等软组织增生,导致伸直时关节前方有阻挡。手术水平问题,新建韧带轨迹不准确,伸直时直接产生阻碍。手术时关节内清理不够或练习不当,新建韧带附近产生瘢痕组织增生阻挡伸直。伸直力量不足。
32、 要练习到屈曲正常了,才能停止伸直练习,因为这两个方向的练习可能会互相干扰练习效果。
33、前叉术后理想的被动角度进度:术后1周90,术后4周不超过120,术后10周左右到底,其中均匀分配进度,避免突进。有可能因为关节很灵活,主动角度大于了进度要求,此时以进度为准,主动不超越进度。
34、粘连被撕断的声音就像扯断棉线的感觉类似,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适感,应该是不错的现象,但是一旦出现要把休息和冰敷都做到位。一般新建韧带只要没有用力去扭转身体、或者特别暴力的推进手法,还是很结实的。
35、床边垂腿的方法角度有限,方便躲避偷懒,有安全感;俯卧位的方法整个关节压力大,疼痛感往往更强,但是角度没有折扣,更加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