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叉重建后重返运动导则 结合个人情况的前提下逐渐重返运动
个体化 系统化 高效化
1、前叉重建后的康复进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科手术的方式、移植物类型、相关损伤的存在(如半月板撕裂、多韧带损伤、软骨损伤)以及我们的个体差异,不管手术过程如何,前叉重建后的康复有几个目标保持不变。
2、系统康复中重点放在早期ROM,保持股四头肌功能,功能活动的进展和不超过所涉及的限制组织愈合特性。
3、在康复的第3阶段,重点是逐渐恢复增强功能,最终回归运动。一旦我们的腘绳肌与股四头肌(H:Q)力量比达到85%或更高,并满足了功能进展的所有先前标准(适当的ROM、力量、本体感觉和耐力),我们就可以开始全力冲刺、急停急转和增强式运动。[1]
重返运动前:六个门槛
重返运动基本条件
- 疼痛:VAS疼痛评分<2;[2]
- 屈膝:主动屈膝活动度>健侧95%;[3]
- 伸膝:主动伸膝≤0°;[4]
- 炎症:无积液或渗出;[5]
- 症状和功能:IKDC评分≥85。[6]
ACL-RSI测试ACL-RSI测试对表现的信心的项目先前已经分类,包括对膝关节功能的信心和在运动中表现良好的信心。
项目选择的过程包括消除情绪的3个领域、对绩效的信心和风险评估。
每项都按10分递增的1到100分评分,分数越高,心理反应越积极。评分≥65被认为是恢复良好的指标。[7](ACL-RSI测试部分内容)单腿站立睁眼≥45s,闭眼≥20s。
单腿提踵30个连续单腿提踵:3s/个。
单腿蹲10个连续单腿蹲:屈膝≥45°,过程中无膝关节内扣,无躯干失衡。
膝内扣
髋下降
躯干旋转(同侧)
躯干旋转(对侧)(常见错误动作)单腿跳
恢复剧烈运动要求
- Tegner评分≥6分,或比伤前±1分;
- 起跳、落地时无膝关节内扣,重量分布均匀;
- 力量增长或保持较健侧≥90%;
- 腘绳肌与股四头肌(H:Q)力量比达到85%或更高;
- 连续单腿蹲10次没有失去平衡、躯干运动异常。
阶段增强训练包括双脚跳跃、单脚跳跃和从箱上跳起。通过改变跳跃的高度和距离、训练的时间、方向以及多项任务的组合,可以使活动更具挑战性。tips:开始跑步前股四头肌力量对称性为80%,超过90%再回归运动之前。100%的力量对称性应通过一系列测量来衡量,以恢复竞技性、旋转性或接触性运动。另外,改善H:Q比值不应以牺牲股四头肌的力量为代价。